iT邦幫忙

2024 iThome 鐵人賽

1
佛心分享-微軟Windows 11 Pro

日誌練習-解放Windows 11改版焦慮系列 第 17

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消化一本書?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今天有點想放棄,我開始懷疑寫日誌究竟有什麼幫助。

緩解焦慮的感覺就像海浪,一波接著一波,似乎永無止境。寫著日誌的我好像浸在大海裡,隨著浪潮上下漂浮,同時好奇著其他人都在做什麼。這樣的日誌或許顯得有點自我,像是披著「Windows 11話題」的外衣,在網路上到處漫遊、四處碰觸,最後卻發現每個人其實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。
也正因如此,AI才能成為我們的幫手,承載我們的思緒和足跡,幫助我們補充缺失的部分,幫助我們建立起與他人溝通的橋樑,幫助我們將自我延伸而不至於冒犯他人。

這些儲存在電腦、手機、雲端等數位紀錄,無論我們是否會再去解讀,都是我們在這世界上活動的證據。也許多年後回頭看今天寫下的文字,會有不一樣的感受,或是懷念,或是陌生。若把這些痕跡收攏起來,便是一生的縮影。

我想起從前看過的一系列輕小說《戰鬥司書》,其中設定人死後會變成書,被收藏在圖書館裡,並由「戰鬥司書」來徵集、保護或對抗一些特殊的書。當時我無法理解活生生的人怎麼就變成書,但在這個數位時代,網路的滲透已讓我們的行為和思緒都能以某種方式保存。
每個人分散的資料,如病歷、銀行帳戶、戶籍資料或稅單,彷彿是一個人一生的章節,或許自成一章或許散落各處。而且隨著科技的進展,在不遠的未來,大概從出生到死亡的一切物質世界中大大小小的事情,都能夠被保存下來,化為我們數位的雙生子。透過閱讀他人,我們學會整理自己的人生,像是去學習理財、人生規劃,或正向思考,這些都幫助我們更有意識地去「書寫」自己的一生。

或許,我永遠無法確切理解寫日誌的意義,但我確實從他人的經歷中看到了持續努力的力量,所以我想繼續下去。儘管披著破爛的外衣,也不禁讓人感嘆網路世界真是形形色色。

在第17篇,我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使用者在學習科技中的自我探索。成人教育是一個適性發展的過程,而探索自己的特質也是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面向。
那麼第18篇,我想從他人的角度出發,試圖找到人我間的交集,連結彼此的需求,讓學習的過程中不再感到孤單。


上一篇
如何更有意識的塑造自己未來的樣子?
下一篇
資訊需求可以被一站式滿足嗎?
系列文
日誌練習-解放Windows 11改版焦慮18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